Brandcenter
品牌中心
LONGSUN MAGAZINE
首页>品牌中心>隆生刊物
我眼中的隆生◎东江钓手

突然收到《隆生》编辑部的约稿,要我写《一个媒体人眼中的隆生》,一开始听到这题,心想:小意思,简单得很。没想到,当我真正提起笔,除了“低调保守”这些众所周知的标签外,我对隆生好像知之甚少,没有更多的印象。唯一有印象的番外故事是,我的同事曾和我说过她在电梯偶遇隆生的董事长刘小波先生,独自一人没有带秘书,当时我同事就打趣道,没想到小波那么低调,连个秘书都没有。

后来才知道,刘小波是有秘书的,还有司机。听说他外出也很少叫司机,不仅如此,如果周末和朋友打球有人带了司机,他还会“骂”他的朋友没有人性,占用司机的周末时间。这让我大受震撼,像刘小波这样的老板,恐怕已经不多了。


一、“神秘”的隆生

说起隆生,我虽然有6年的媒体从业经验,直到现在都还在地产圈“混”,除了“低调保守”外,居然说不出对隆生更深入的印象,我觉得这不怪我,怪隆生太“低调”。这只是个好听的说法,说难听点就是隆生有点“封闭”。

回想我在媒体的时候,很少有机会能和隆生有深入接触,隆生和媒体的交流似乎也屈指可数。他就像一个埋头苦干的“闷葫芦”,在众多喜爱高调宣传善于和媒体打交道的开发商面前,显得格格不入。为了写这篇稿件,我还特地去问了几个相熟的媒体朋友,他们要么骂隆生“抠门”,从来没有给过投放合作,要么就是“隆生的房子质量挺好,物业服务不错之类”的泛泛评价,没有人能够给我不一样的答案,并且和我侃侃而谈他的印象。

不仅媒体,包括在两年前的一次地产投资条线同行线下交流会上,同行们提及隆生时均表示不太了解,这还是挺让人吃惊的。毕竟惠州地产圈子很小,大家从未遇到过隆生的投资同行,而隆生其他条线的员工很少跟别的房企交流,这家企业似乎更喜欢呆在自己的圈子玩,有些神秘。另外也觉得隆生有些保守,一家成立超过30年的房企,比国内绝大多数房企成立的时间都长,居然还没有走出惠州,每年的销售额也只有几十亿。

这种评价看似有些偏颇。可细细想来,在互联网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今天,不论是媒体还是同行,对隆生的认知仍然有限,是否是一种不太妙的信号呢?所以,本次我也仅能从一些工作的交手中去讲讲我眼中的隆生。


二、难以捉摸的竞争对手

3年前,我刚从媒体离职到一家国内排名前20强的房企担任投资一职,负责帮助企业在惠州拿地。彼时,西枝江北侧某宗地块出让,我有幸代表企业参与,为了能够顺利拿下地块,我们在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势在必得。

经过摸排了解到,已知报名参拍的企业就多达十几家,国内排名前十的企业占了一半,仅从报名名单中便可知这将会是一场激烈的厮杀,大有诞生“新地王”的架势。而隆生是唯一一家报名的本土房企,在当时外来房企“会念经”的大环境下,惠州房企在招拍挂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毫无建树。所以,当时在业内看来隆生此次报名看起来更像是在为本土房企做最后一丝挣扎。

竞拍一开始便如预想那般迅速进入白热化,各家企业的报价纷至沓来。尽管没有掌握隆生的竞拍号,但他的报价恐怕早已被其他参与企业的报价甩在身后,毕竟面对众多销售额超千亿的房企大鳄,还有数家国央企高调参加,谁又还会去在意一家本土房企的报价。

就在大家以为竞得者最终会在我司和另一家企业中决出时,一组陌生的竞拍号突然在大屏幕上弹出——一个在大家掌握之外的企业,一时间几乎整个惠州地产投资圈里都在打听是谁,却无人知晓。

它的出现让整个局面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势,现场气氛也因这组号码的加入变得异常紧张——忽而快速跟进,忽而漫不经心加价,更多时候却在5分钟倒数中又加上一手,毫无头绪的出价逻辑,让人捉摸不透。

最终竞得者就是这个陌生号码,背后竟是隆生。毫无疑问,最终成交价格在当时看来是个“天价”,无论对哪家企业来说压力都不会小。事实证明隆生赌对了,产品入市的价格超出预期售价,恐怕也实现当初拿地时定下的目标。

在此之前,我一度认为隆生正是因为自己过于保守,从而错失太多扩大企业规摸的机会。经此一役,能如此坚决地斥巨资拿下一块地,这家企业看起来并不是那么保守,估计是他认准且有信心的东西,他的“野心”就显露出来了。


三、再次被隆生“虎口夺食”

如果说第一次交锋失利,姑且认为是隆生的偶然幸运,那么一年后我们再次被隆生“虎口夺食”,是这家企业的实力体现。当时,我们正在和惠州某公司洽谈项目合作,已到关键时刻,我们还想再压价。估计是看出我们的“手段”,项目方突然告知决定和隆生合作,原因是隆生只用两周时间便同意了他们开出的条件。

我们再一次被隆生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更多是意外,原因有三:项目交易对价很高,这也是我们一直犹豫拿不拿的最主要原因,一家年销售近2千亿的全国性房企尚且如此,而对于一家年销售额只有区区几十个亿的本土房企,却表现出如此果断,时隔一年多时间再次斥巨资出手。再者,相比此前获取的招拍挂地块有江景优势带来溢价,如今这个项目不仅无地价优势,还背负沉重的配套建设,这样对于一直坚持稳扎稳打的隆生来说,显然是太“激进”了。最后,是项目销售的弊端,因为与隆生此前招拍挂地块同属一个片区,两个体量均很大,正常开发一定会形成交叉入市态势,最终多半会演变成竞争关系。

想到前前后后我们谈了两个多月,最终却被隆生半道杀出“截胡”,好生让人失落。而经此两战交手,我也不再认为隆生是一个“保守”的企业,起码在拿地的胆识上,隆生有勇有谋,一旦他认可的事物,一定会坚持,一定会有“狼性”。

我想,这很可能和刘小波的“军人”经历是有关的,拜读过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稳重且不失胆识。其实,隆生的发展经历颇为传奇,从最初的一个驾校转型到地产,再到深耕房地产成为惠州本土房企的翘楚,靠的是企业自身坚持外,掌舵者的“魄力”也必不可缺。而这样的跨行业发展,历经几次行业危机仍然岿然不倒,靠的是一份勇和谋,后来又开拓了物业和商业运营、市政建设等道路,其实也是在一一突破“舒适圈”。

这样的隆生,是可敬也是可畏的。以后在惠州的拿地“战场”上,估计谁也不敢再小觑隆生。


(东江钓手,惠州资深媒体、地产人,现居惠州)




2009-2023 隆生企业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72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