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center
品牌中心
LONGSUN MAGAZINE
首页>品牌中心>隆生刊物
名不正则言不顺——也谈整治不规范地名◎邱发平

上午在“巴黎阳光”散步,中午到“东方威尼斯”小憩,下午赶往“加州北巷”吃饭,晚上回到自家“帝王花园”休息……在国内很多城市,你甚至足不出户就能“环球一日游”。

日前,国家六部委大力整治不规范地名,引发热议。从讨论的情况看,多数网友支持不规范地名整治,但也有网友担心因此而带来的社会成本,建议避免一刀切。

隆生刘小波先生也为此挥写了《项目命名是一种文化态度——由近期整治命名乱象说起》雄文,从房地产的角度发表高见,点出越追赶潮流的东西,越容易被时代抛弃,戏弄百姓,百姓是可以用脚投票的。并结合隆生房地产项目命名的情况提出了做企业要务实、不要哗众取宠的观点。这倒与隆生一贯经营理念一脉相承。

名不正则言不顺。“大、洋、怪、重”的地名其实在房地产领域特别突出。左手是华庭、华府、名邸、一品,右手边是巴黎庭院、波托菲诺水岸、拉菲庄园……这些彰显金钱权势崇拜与崇洋媚外的关键词,构成了我国当代楼盘命名的逻辑。

从这些地名可以看出,他们的取名标准无非两条:一是崇尚洋名字,二是崇拜权势地位。脱离实际不说,人们更要问,这些地名向社会、向公众传递什么样的文化信息?传输怎样的价值观?

地名不仅是地理、方位的坐标,也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与情感,是“文化灵性”的一部分。通过地名,我们找到回家的路,也形成一生的记忆,那些或雅致、或质朴、或直白的地名,早已成为我们在世界上定位自己的一部分。可以说,地名里见历史、见生活、见情感,而不是见金钱、权势、虚荣……

房子作为生活栖息之所,多年前,楼盘名字大多秉承深入群众、简单质朴、好懂易记的路线,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体现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随着市民的口袋越来越鼓,房地产商越来越“精明”、越来越“戏精”,楼盘的名字也越发脱离中华乡土味,转向另一个极端。短短几十年间,市民从“百姓家园”,一路住进了“御江山”。

现在这种似雅实俗的楼盘名字不仅拗口,还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别扭感、虚荣感,对市民真的好吗?对住在里面的小朋友的成长真的好吗?当交房的那一天,男主人指着小区对老婆说:“看这大好盛世,就是朕为你打下的家园。”这种特权思想、金钱权势观念难道是我们要向下一代灌输的?如小波先生所言,住在“皇家园林”的房奴们天天为房贷辛苦奔波,住在“巴黎春天”里的“世袭公爵”们每晚为车贷发愁,这种巨大的社会落差对比,会造成怎么样的心理扭曲及文化反差?

一些房地产商以为这样的名字很时髦,极尽营销“噱头”,追逐商业利益。我们把一些楼盘名字拆开单看,都是一些表意美好的字眼,但过度堆砌辞藻、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结果,让人看到的只会是浅薄、没文化。更有的不顾实际,虚玩概念炒作,流露畸形的价值观念,背离了社会准则与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总书记就曾说过,我们的文化自信是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地名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规范地名,就是要在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基础上,还要让大家从具有符号意义的地名中“记得住乡愁”。

也许房地产商追求的更多只是商业利益,地名也是服从这一利益。这并非不可,但因为商业利益违背社会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担当的体现。一个楼盘建好了,市民住在里面,就成为社会产品,具有了公共属性,地名也成为公共文化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楼盘名更多的是彰显一种社会价值和文化理念,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且,一个楼盘项目存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根植于城市之中,之后与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精神文化符号之一,那么命名就不可不慎重,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更应用体现与城市形象品质一致的地名,维护与传承城市的精神文化。

所以,与其弄些稀奇古怪、不中不洋、偏离主流价值观的名字,最终沦为历史的笑柄,不如踏踏实实“欲去其名,先取其实”,修炼房屋质量,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毕竟人民群众奋斗了大半辈子,才终于买房有望。他们并不奢望住进“宫殿”或者“名府”,只是一个温馨、安心的家就够了。

只有尊重传统的文化,体现城市的精神,传承城市的历史,才是应有的命名逻辑。真要避免洋名、怪名泛滥,关键还不在门楣上的治理,而在于根子上提升审美与自信,从内心保持对历史与文化的敬畏,保持对传统与市民的尊重。这点值得我们房地产商与广大市民深思并共勉!


(邱发平,资深媒体人,本刊特约撰稿人)




2009-2023 隆生企业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72500号